多元协同的国际经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体系
我国于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不断探索并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对经贸人才的培养应有更高的要求以应对市场的飞速发展。该文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已经形成的国际经贸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形式的前提下,意图构建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和社会机构等“多元协同”的、分层次的多系统相互衔接的国际经贸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体系。从而有助于对国际经贸专业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弥补本科层次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不足,完善人才培养结构,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经管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 我国国际经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从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万众创新”,到相关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截至2020年,必须要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引导和帮扶统筹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国家政策大力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都对相关教育的发展都做出响应并取得一定进展,同时也存在着不足。
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据统计,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与指导。学校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项目,例如,模拟公司,大学生贸易创新创业大赛,国际经贸实习基地建设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国内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研究不断深入。国内高校对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起步较晚,高校借鉴美国、德国等优先发展国家的积极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上不断总结创新,丰富完善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是国内实践教育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
学生实践经验少,以致无法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实际问题判断能力不足。基于国际经贸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经验缺失将导致高校毕业人才供给无法与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平衡。
2 “多元协同”的国际经贸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体系的构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使创业教育得到更进一步发展是当前对国家号召作出积极回应、实现经济提质创新的关键性渠道,并且对于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创业技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笔者所建议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体系的构建思路如下。
2.1 采取多元协同的办学模式
高校是一个开放系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通过国内外高校协作、校企合作、行业协调、政府资助、社会机构辅助等形式,建立起高校主导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和国际经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体系。在学校及相关部门支持下,整合和优化校内外教学资源,发挥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和社会教育机构的比较优势,将取得“1+1>2”的协同效果。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机构作用,在创业实训体系构建、教育和引导以及教师总体践行水平的提升与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充分合作。
2.2 以形成企业家精神为中心目标
实施创新创业并非是为了探索出新技术、产品等,同时也并非是要求全部学生毕业之后都能够自己创立企业,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能够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并有效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即使其仅仅和现有行为只发生了少许的改变,这才是高素质人才向往的企业家精神,同时还是实训系统研究的主旨。
2.3 以获取两项能力为关键
专业技能和核心素养是对经贸人才展开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前者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具体业务的操作水平,也就是要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主要具体操作及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2)英语综合应用水平,也就是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良好的交流;(3)要设立健全的互联网平台,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有助于媒介资源得以充分的运用。后者涉及的方面有:(1)自主学习技巧,也就是对于新技能和知识等的接受能力,能够高效的顺应新形势;(2)沟通水平,也就是对于压力可以运用有效的交流进行缓解,保持服务的优质性,具备较高的团队意识。
2.4 依托三重空间
结合现阶段高等院校在经济贸易类方面教育的基本现状,利用三重空间可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训系统的建立,分别是链型、网型和云型这3 个平台空间。第一个空间是通过开展通识类教育,同时在对主要课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展开相关基础类培训,所采用的主要模式是课程或课程群实践活动的培训。第二个空间是与校外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结合产业升级所借助的经贸创新一两个部分,对实训内容和整体框架进行规划,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专业实训或者是课程群实训。第三个空间是在互联网模式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业水平及认识能力进行综合提升,通过采用专业实训等方式来设立综合类培训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