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探索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上海临港新片区两周年成绩单出炉!总体方案任

两年来,临港新片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累计签约项目765个,涉及投资额4478.31亿元;预计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6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3.9亿元。

人员从业自由方面,率先探索电子口岸签证,推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外籍人才长期及永久居留政策,放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条件限制,开设工作和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实行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备案、开放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等政策。在上海全市突破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并放宽评价标准、管委会直接推荐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自主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人才购房政策定向微调等政策。揭牌至今,301家用人单位纳入“居转户‘7转3'单位清单”,597家用人单位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清单,人才总量突破8.2万人。

运输自由方面,出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目前已完成10艘船舶登记注册。完善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设立洋山国际中转集拼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东北亚空箱交换中心,开展沪浙跨港区跨关区国际航行船舶供油试点,完成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区作业,设立全国首个异地缴纳社保的外资船舶管理公司和首个外资船员劳务外派公司。

建设一批显示度高引领性强的投融资平台

二是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规模和质量。重点是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新型国际贸易与高端国际航运、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发展、建设国内外人才集聚高地和提升土地高质量利用水平。

基本形成“五自由一便利”

《若干意见》主要包括四方面共40条具体措施。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管理效能,包括推进行政事项系统集成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跨区域事务协调机制,试点开展用人制度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所属国有企业探索以资本运营为内核的业务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市场化薪酬机制。

“临港新片区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芝松在发布会上说。

此外,税制方面,15%企业所得税优惠、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国际运输船舶增值税退税、完善启运港退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交通运输等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落地实施。其中,15%企业所得税优惠实施以来,共有4批共106家企业列入优惠资格名单,前三批已享受减免税额超2.7亿元。

贸易自由方面,设立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并完成二期封关验收,持续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构建全新的“六特”海关监管模式,成立离岸贸易监测中心、服务中心和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上线离岸贸易与国际金融服务平台。国内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首单国际铜保税标准仓单质押融资、首单飞机船舶跨境租赁、首单境外仓单离岸转手买卖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今年1—6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6.7%。

信息快捷联通方面,制定“国际数据港”建设方案,率先在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领域建立数据跨境流动“正面清单+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投入使用,试点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8月20日是上海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两周年。8月18日,上海召开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临港新片区成立两年以来制度创新总体情况。当天,上海市委、市政府最新制订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正式发布,40条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政策制度探索。

三是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支持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目前正与新片区管委会积极申建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并进一步健全企业上市融资、科创信贷、融资担保以及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制定出台临港新片区条例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表示,下一步将在金融领域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着力做好三个“聚焦”:

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

据透露,上海未来将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监管规则、法律保障、税收政策、资本流动、数据传输、人员进出等方面深化研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服务离岸经贸等实体经济,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等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