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
“一带一路”是习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能促进合作,在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我国急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涉及亚、欧、非等60 多个国家,这对国际汉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给国际汉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
汉语国际教育旨在培养熟悉汉语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并适应国际工作的专业人才。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师资力量的培养跟不上国际上对汉语国际教师的需求量,往往是“供不应求”;第二,教学模式与目前的发展水平不相符,以往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对象以青年学习者为主,但新形势下,学习者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而通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这种转变;第三,汉语国际教师的专业性不强,专业的国际汉语教师数量有限,而对于跨专业的外行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不仅误导学习者,还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形象,对中国的文化传播起到消极作用。
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是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专业建设人才,建设人才是“一带一路”实现的基本前提,这些人才必须充分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掌握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建设知识。然而,对于起步不久的“一带一路”战略,符合要求的建设人才还比较稀缺。
建设人才不能仅仅掌握本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国际意识,对各国乡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这就需要借助汉语国际教育途径,定向培养“一带一路”各行业高等建设人才,只有培养专业建设人才的汉语国际教育机构才能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所以,大力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是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
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号召力日渐强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与中国展开经济贸易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可以满足国际人士学习汉语的需求,也有利于海外旅居华侨重拾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同时,有助于培养中外友好交流使者,发挥中华文化传播的“桥梁”作用。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外来文化持续输入的同时,我国文化的输出却异常缓慢。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的需要。
人才培养要领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重点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名师出高徒”,只有专业能力扎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目前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尚在探索之中。笔者就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建议。
重视专业基本功的培养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专业知识是重中之重。汉语国际教育者的基本功,是指掌握标准的汉语发音、汉语语法和词意、中华文化知识等全方面内容。汉语国际教育者来自中国五湖四海,或多或少带有家乡口音,有的甚至都说不好普通话,这种情况会误导国际学生。因此,汉语国际教育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重标准普通话的练习,纠正发音。
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学习 除了专业知识扎实之外,汉语国际教育者要熟练掌握外语知识,了解外语文化。国与国之间的语言思维大相径庭,作为独树一帜的汉语文化,与外国语言的分歧很大。比如,“你愿意参加我们的聚会吗?”,正确的英文翻译是“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 ?”,然而一些英语知识不扎实的教师就翻译 成“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join”和“come”最大的区别在于“join”有加入党派、宗教团体的意思,“party”有党派的意思。为了避免歧义引发的误会,汉语国际教育者必须加强外语知识的学习。
结束语
教育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下,教育机构需要注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对于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更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同时,还要向国际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促进世界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