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文化对于国际经贸合作
来源:国际经贸探索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30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项政策规划的简称,是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利用与周边国家既有的合作机制,旨在打造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共同体的规划。一带一路包含了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服务外包等方方面面,辐射范围广、项目多,将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贸易往来全球化、文化交流深入化的潮流,致力于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与协作的重要举措,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的全新尝试,将为人类文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践行一带一路政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语言文化,充分利用好语言的桥梁作用,进一步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贸合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贸合作现状分析 自从一带一路在2013年提出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与沿线国家贸易取得新突破。通过完善贸易投资机制、出台优惠政策、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贸易投资促进活动,使得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取得了新的成绩。以2016年为例,仅1-11月我国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贸易额8489亿美元,其中出口5234亿美元,进口325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25.7%。 二是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双向投资是一带一路提出后我国大力推动的有力举措,自从一带一路提出后,我国强化金融服务、服务保障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2016年为例,1-11月我国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已达13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0.1%。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472家,同比增长27.3%。 三是多措并举打造企业走出去平台。通过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平台的载体作用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自一带一路实施后我国在沿线的20个国家建成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0亿美元,为沿线的国家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和超过16万的就业岗位。例如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国-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的建成。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分析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为助力一带一路政策,我国政府针对基础性投资建立了亚洲基础性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加深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港口、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例如与印尼政府达成的雅加达-万隆高铁合作协议,与老挝政府达成的中老铁路,以及与俄罗斯政府达成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 二是制成品和能源贸易领域前景广阔。我国在纺织、轻工、机械设备等方面具有传统的优势,与沿线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将会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顺利推进,而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由于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沿线的西亚、南亚等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不管是对外输出还是对内输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都是合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层面上,加强语言文化的学习与融合,正确展示自我,尊重文化差异性,是我们顺利走出去的保证。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文化对于国际经贸合作的影响与挑战 (一)我国的汉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我国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等为核心要素的传统文化。汉语作为我国文化的元素,是文化内容的外在载体和传播工具,汉语言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的汉语言文化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极强的包容性。从古至今,无论是我国处于盛唐时期的强盛还是清末的落后,我国的语言文化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隋唐时期对西方文化、亚洲其他地区等国的文化都能够兼容。清末当西方强势进去,我国文化也能吸收。二是追求和谐。和平共处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我国对世界国家和地区,无论大小强弱都坚持和平原则友好交往。三是注重礼仪。我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称号,无论对外还是对内都是努力做到礼仪为重,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即是如此。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亚、北非、抵达非洲、欧洲,有着骆驼之路、沙漠之路、草原之路的称呼。而中亚、西亚地区多为信教地区、伊斯兰教地区,这些地区宗教文化盛行,几乎全民信教,语言方面则是各具特色,没有统一的官方语言,其文化语言与我国有着重大的差异。非洲地区则是一个令人遐想和神奇的地区,其在以古埃及文化为引领的背景下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不同的地区语言且涉及多民族。欧洲地区则是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主的基督教文化,语言方面也有着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则有东南亚、南亚、直达非洲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处亚洲地区与我国很多文化具有相似性。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同语言文化给经贸合作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语言文化对一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它渗透进了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被打上了语言文化的烙印。在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时,由于一带一路政策涵盖路线长、参与国家多,不同的语言文化赋予当地经济活动不同的特色,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积极影响。一是文化相似性促进经贸合作深入开展。东南亚、南亚地区与我国在历史文化、语言习惯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汉语在当地流传广泛、使用频繁,因此在沟通与交流上有着许多天然优势,文化认同感比较强烈。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华人数量非常之多,这些华人与祖国联系密切,相关的经济贸易往来、文化往来一直以来从未停止过,这种天然优势给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创造了不少便利条件。二是以文化特色促进经贸合作。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赋予文化不同的内涵和特色,文化特色以及文化的独立性为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挑战。在开展对外经贸活动之时,依托当地文化的特色,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打造符合当地人民需求的专属经济活动,从而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市场。例如针对伊斯兰文化和古埃及文化,我们在开展贸易往来时就要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不能照搬现有的模式。推陈出新、因地制宜,抓住特色文化带来的机遇,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贸易的顺利开展。 2、面临挑战。一是语言不通阻碍经济交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既是认识、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的工具,又是介绍、展示自我的手段,是维系人们感情的重要纽带。一带一路涉及沿线40多亿人口,60多个国家,涵盖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其中涵盖的语言种类也非常之多,不同语种之间的差别带来了一定的沟通障碍,用语习惯、交流方式、表达方式都各有不同,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让对方理解并接受,是经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文化不同可能带来经贸摩擦。文化对一国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不可测的,语言文化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它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演进,已经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容忽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济贸易合作涉及多个方面,涵盖范围广、项目多,辐射地域大,经常会出现好几个国家共同合作的情况。在许多不同的文化理念作用下,相互之间的不理解时有发生,经济上的摩擦也在所难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当地的文化习惯,避免由于不知情而带来不必要的误会。 四、发挥语言文化纽带作用促进经济贸易更好发展 (一)坚持互补性原则促进经贸合作 “互补”是经济产生和运行的前提。根据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必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流通。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交流领域更多,但核心是以互补性来实现贸易取得双方的合作。例如对于非洲地区,我国可以在技术、资金、制成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些是落后地区急需的,而在矿产、能源等这些地区丰富的资源领域开展进口;在欧洲等发达地区,我们需要引入更发达的技术、科技,同时,让企业走出去,提升竞争力。 (二)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经贸合作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纽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要在文化上下功夫,一方面,政府要搭建各类平台、通过政府间的文化平台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多地区接受中国文化,弘扬我国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在让企业树立文化意识,开展民间文化交流,让文化融入其人民的生活,从而提高文化吸引力促进经贸的合作深入开展。例如我国目前正积极打造新疆文化科教中心,充分利用新疆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将新疆打造成对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化与南亚等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企业的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方面我国企业会走出去,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也会走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要用产品的质量去让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地区接受中国制造,接受中国企业,这是我国经济、企业获取持续发展的根本。格力空调在2016年打出的新口号:“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格力在加强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上一直以来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致力于发展现代制药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产业。对中国企业而言,创新永不止步,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走出世界、迎接挑战的必然需求,也是一带一路政策的必然要求。 五、结论 一带一路是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其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语言文化作为一种纽带,在经济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一带一路涉及多国多种文化,如何让文化促进经贸发展,让经贸发展丰富发展文化,一方面,要发挥我国语言文化的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包容的心理吸收各国优秀文化让文化在经贸合作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项政策规划的简称,是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利用与周边国家既有的合作机制,旨在打造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共同体的规划。一带一路包含了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服务外包等方方面面,辐射范围广、项目多,将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贸易往来全球化、文化交流深入化的潮流,致力于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与协作的重要举措,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的全新尝试,将为人类文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践行一带一路政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语言文化,充分利用好语言的桥梁作用,进一步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贸合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贸合作现状分析 自从一带一路在2013年提出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与沿线国家贸易取得新突破。通过完善贸易投资机制、出台优惠政策、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贸易投资促进活动,使得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取得了新的成绩。以2016年为例,仅1-11月我国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贸易额8489亿美元,其中出口5234亿美元,进口325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25.7%。 二是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双向投资是一带一路提出后我国大力推动的有力举措,自从一带一路提出后,我国强化金融服务、服务保障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2016年为例,1-11月我国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已达13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0.1%。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472家,同比增长27.3%。 三是多措并举打造企业走出去平台。通过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平台的载体作用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自一带一路实施后我国在沿线的20个国家建成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0亿美元,为沿线的国家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和超过16万的就业岗位。例如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国-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的建成。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分析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为助力一带一路政策,我国政府针对基础性投资建立了亚洲基础性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加深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港口、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例如与印尼政府达成的雅加达-万隆高铁合作协议,与老挝政府达成的中老铁路,以及与俄罗斯政府达成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 二是制成品和能源贸易领域前景广阔。我国在纺织、轻工、机械设备等方面具有传统的优势,与沿线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将会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顺利推进,而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由于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沿线的西亚、南亚等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不管是对外输出还是对内输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都是合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层面上,加强语言文化的学习与融合,正确展示自我,尊重文化差异性,是我们顺利走出去的保证。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文化对于国际经贸合作的影响与挑战 (一)我国的汉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我国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等为核心要素的传统文化。汉语作为我国文化的元素,是文化内容的外在载体和传播工具,汉语言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的汉语言文化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极强的包容性。从古至今,无论是我国处于盛唐时期的强盛还是清末的落后,我国的语言文化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隋唐时期对西方文化、亚洲其他地区等国的文化都能够兼容。清末当西方强势进去,我国文化也能吸收。二是追求和谐。和平共处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我国对世界国家和地区,无论大小强弱都坚持和平原则友好交往。三是注重礼仪。我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称号,无论对外还是对内都是努力做到礼仪为重,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即是如此。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亚、北非、抵达非洲、欧洲,有着骆驼之路、沙漠之路、草原之路的称呼。而中亚、西亚地区多为信教地区、伊斯兰教地区,这些地区宗教文化盛行,几乎全民信教,语言方面则是各具特色,没有统一的官方语言,其文化语言与我国有着重大的差异。非洲地区则是一个令人遐想和神奇的地区,其在以古埃及文化为引领的背景下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不同的地区语言且涉及多民族。欧洲地区则是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主的基督教文化,语言方面也有着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则有东南亚、南亚、直达非洲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处亚洲地区与我国很多文化具有相似性。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同语言文化给经贸合作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语言文化对一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它渗透进了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被打上了语言文化的烙印。在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时,由于一带一路政策涵盖路线长、参与国家多,不同的语言文化赋予当地经济活动不同的特色,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积极影响。一是文化相似性促进经贸合作深入开展。东南亚、南亚地区与我国在历史文化、语言习惯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汉语在当地流传广泛、使用频繁,因此在沟通与交流上有着许多天然优势,文化认同感比较强烈。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华人数量非常之多,这些华人与祖国联系密切,相关的经济贸易往来、文化往来一直以来从未停止过,这种天然优势给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创造了不少便利条件。二是以文化特色促进经贸合作。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赋予文化不同的内涵和特色,文化特色以及文化的独立性为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挑战。在开展对外经贸活动之时,依托当地文化的特色,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打造符合当地人民需求的专属经济活动,从而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市场。例如针对伊斯兰文化和古埃及文化,我们在开展贸易往来时就要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不能照搬现有的模式。推陈出新、因地制宜,抓住特色文化带来的机遇,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贸易的顺利开展。 2、面临挑战。一是语言不通阻碍经济交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既是认识、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的工具,又是介绍、展示自我的手段,是维系人们感情的重要纽带。一带一路涉及沿线40多亿人口,60多个国家,涵盖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其中涵盖的语言种类也非常之多,不同语种之间的差别带来了一定的沟通障碍,用语习惯、交流方式、表达方式都各有不同,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让对方理解并接受,是经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文化不同可能带来经贸摩擦。文化对一国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不可测的,语言文化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它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演进,已经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容忽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济贸易合作涉及多个方面,涵盖范围广、项目多,辐射地域大,经常会出现好几个国家共同合作的情况。在许多不同的文化理念作用下,相互之间的不理解时有发生,经济上的摩擦也在所难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当地的文化习惯,避免由于不知情而带来不必要的误会。 四、发挥语言文化纽带作用促进经济贸易更好发展 (一)坚持互补性原则促进经贸合作 “互补”是经济产生和运行的前提。根据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必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流通。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交流领域更多,但核心是以互补性来实现贸易取得双方的合作。例如对于非洲地区,我国可以在技术、资金、制成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些是落后地区急需的,而在矿产、能源等这些地区丰富的资源领域开展进口;在欧洲等发达地区,我们需要引入更发达的技术、科技,同时,让企业走出去,提升竞争力。 (二)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经贸合作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纽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要在文化上下功夫,一方面,政府要搭建各类平台、通过政府间的文化平台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多地区接受中国文化,弘扬我国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在让企业树立文化意识,开展民间文化交流,让文化融入其人民的生活,从而提高文化吸引力促进经贸的合作深入开展。例如我国目前正积极打造新疆文化科教中心,充分利用新疆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将新疆打造成对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化与南亚等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企业的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方面我国企业会走出去,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也会走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要用产品的质量去让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地区接受中国制造,接受中国企业,这是我国经济、企业获取持续发展的根本。格力空调在2016年打出的新口号:“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格力在加强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上一直以来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致力于发展现代制药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产业。对中国企业而言,创新永不止步,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走出世界、迎接挑战的必然需求,也是一带一路政策的必然要求。 五、结论 一带一路是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其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语言文化作为一种纽带,在经济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一带一路涉及多国多种文化,如何让文化促进经贸发展,让经贸发展丰富发展文化,一方面,要发挥我国语言文化的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包容的心理吸收各国优秀文化让文化在经贸合作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