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现状、热点与演进趋势
一、引言
世界范围内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s)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01年发生的三个标志性事件:维基百科在互联网上正式发布,人人均可免费查看其内容并参与编辑;这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方便地成为知识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美国学者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等创立“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组织,提倡减少版权对科技应用的法律限制,建立和推广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版权协议;这意味着知识的开放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间如何取得平衡可以有清晰可操作的标准和方法。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实施“开放课件计划”(Open Course Ware Initiative),计划将其所有课程在网上公开,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学习,这意味着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服务少数精英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办了主题为“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的论坛。本次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开放教育资源”作为一个术语首次提出。随后,欧盟、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威廉与佛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发布多份以开放教育资源为主题的专题报告,积极倡导并助推开放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在这些实践活动的影响下,学术界有关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届世界开放教育资源大会上发布《开放教育资源巴黎宣言》,建议各国尽其所能地从各个方面推动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并强调了其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即“以各种媒介(数字化或其他形式)为载体的教与学材料和研究材料,这些材料在公有领域提供,或以开放式许可授权的形式提供,允许其他人免费获取、使用、改编和重新发表,不加任何限制,或几乎没有任何限制”[1]。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WoS 的核心合集为文献搜索来源,设置的检索和精炼条件包括:主题为“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或“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或“OERs”或“OER”,文献类型为“ARTICLE”,文献类别为“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时间跨度为“2001-2019”,索引为“SCI-EXPANDED,SSCI,ESCI”。依据上述条件检索并精炼后共得到640 篇学术论文的题录信息,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三种分析方法。一是文献计量法。主要统计和分析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来源国家、发文机构、核心作者等信息,对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现状做出客观评价。二是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VOSviewer 和CiteSpace 文本挖掘及可视化软件生成开放教育资源“关键词共现网络”“作者共被引网络”等知识图谱及相关数据,以展示和分析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的现状、热点和演进脉络,并对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三是内容分析法。对高频关键词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和评述,深入剖析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图1 开放教育资源研究主题的年度发文量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概况
1.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国际学术期刊上某一主题研究的发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研究主题受关注的程度,年度发文量的数据及其变化可反映该研究主题的兴起时间及其受关注程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以“开放教育资源”为主题的论文,在WoS 核心合集的三大检索中最早出现于2007年,这表明尽管“开放教育资源”作为一个术语2002年已被提出并为人所知,但数年之后才得到国际主流学术期刊的关注;2007年到2011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2012年,伴随着“慕课”的兴起,有关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年度发文量明显跃升;此后一直到2019年,有关“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基本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热度。
2.文献来源国家分析。如表1所示,通过对文献来源国家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和英国的发文量均达到百篇以上,总被引频次均达千次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说明英美学者在开放教育资源这一研究领域,其科研产出无论是发文量还是影响力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从“篇均被引频次”这一指标来看,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学者的“篇均被引频次”排在前三位,均达到10 次以上,其它“篇均被引频次”达到8 次以上的依次是英国、中国、加拿大,除中国外,均为英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数据表明,我国学者在开放教育资源这一研究领域已拥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